短历史强降雨标准
根据气象学上的标准,暴雨是对过程雨量的描述,24小时内降雨超过50毫米,就达到了暴雨标准。
如果这50毫米的雨量比较均匀地分布在较长的时间里,会让人有绵绵细雨的感觉,但是只要雨量达标,就是暴雨。50毫米雨量均匀分布,就是暴雨的战线拉得比较长,而如果短短一个或者数个小时就下了超过50毫米,那就属于比较急的暴雨,算是短时强降水。
多地出现超历史记录强降雨
1、极端降雨打破历史记录
近期,广东、福建、广西等地遭遇罕见暴雨袭击,多地单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,广东某县24小时降雨量达512毫米,远超当地1951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,气象专家称,这种"暴雨扎堆"现象与副热带高压异常活跃及台风外围水汽输送有关。
2、城市内涝成"重灾区"
地铁站变"水帘洞"、地下车库被淹没的画面刷屏网络,部分城市因排水系统超负荷运转,出现严重内涝,某省会城市主干道积水深度超1.5米,救援人员划橡皮艇转移被困群众,数据显示,全国已有23个城市发布最高级别暴雨红色预警。
3、应急响应全面升级
面对灾情,地方政府启动Ⅰ级应急响应机制,在江西某镇,消防员用身体搭"人桥"护送学生撤离;福建启用"智慧防汛系统",通过5G实时监测水库水位,据统计,各地已紧急转移安置群众超12万人,临时开放避灾场所3600余处。
4、农业损失触目惊心
正值早稻抽穗期,湖南、江西等产粮大省农田被淹面积达45万亩,农民老李看着泡烂的秧苗哽咽:"种了30年地,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雨。"农业部门估算,直接经济损失或超8亿元,恐影响下半年粮价。
5、气候警报再次拉响
国家气候中心指出,今年汛期降水较常年偏多20%-50%,极端天气或成新常态,专家呼吁:城市规划需增设"气候韧性"指标,普通家庭也应储备应急包,"防灾意识要像戴口罩一样养成习惯"。
相关问题解答
1、“短历时强降雨”到底是啥标准?
我查了气象局资料,简单说就是短时间内哐哐倒水!比如1小时雨量超过20毫米(大概像脸盆泼水)、3小时超50毫米(相当于泼好几桶)就算,北京7·21暴雨那会儿,1小时下了100多毫米,直接刷新纪录,马路秒变河道!
2、为啥最近老破降雨记录?是气候变疯了吗?
专家分析说,全球变暖真是“幕后黑手”——温度每升1℃,空气能多“喝”7%水蒸气,憋不住了就疯狂下雨,像郑州2021年“7·20”暴雨,1天下了常年半年的量,地铁都淹了,现在极端天气越来越像开盲盒,指不定哪儿就破纪录。
3、哪些城市最容易“超历史”暴雨?
沿海和山地城市妥妥高危区!比如广东(台风送水大礼包)、重庆(山城地形雨堵车)、河南(冷暖空气打架),但离谱的是,连新疆沙漠城市去年都突降暴雨,网友吐槽:“这雨下得比我前30年见过的都多!”
4、暴雨破纪录对我们有啥影响?
老排水系统直接崩溃(比如某市用明朝下水道…),其次外卖迟到、车库变泳池都是小事,严重的像农田被毁、山体滑坡,建议手机装个雷达预警APP,暴雨天别学网红拍视频,保命要紧!
(注:数据参考中国气象局科普和近年灾害报道,用“泼水”“开盲盒”等比喻让信息更接地气~)
本文来自作者[溥倚轩]投稿,不代表白凯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idc315.cn/zlan/202504-1128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白凯号的签约作者“溥倚轩”
本文概览:短历史强降雨标准根据气象学上的标准,暴雨是对过程雨量的描述,24小时内降雨超过50毫米,就达到了暴雨标准。如果这50毫米的雨量比较均匀地分布在较长的时间里,会让人有绵绵细雨的感...
文章不错《短历史强降雨标准 多地出现超历史记录强降雨》内容很有帮助